蕪湖會館曾設于北京前門附近。
新安文會館建在蕪湖索面巷內(nèi)。
孫中山先生曾五次光臨的北京湖廣會館(資料圖片)。
會館,創(chuàng)建于明初,盛行于明清和民國時期,一種地緣或業(yè)緣性的傳統(tǒng)社會組織,是同鄉(xiāng)人或同業(yè)人在京城或都市里創(chuàng)建的“聚會寄居場所”。舊時的學子、商人或進城闖蕩的漂泊者,都可憑同鄉(xiāng)或同業(yè)的關系免費或少費寄居在這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會館文化”。毛澤東、孫中山、魯迅、阿英、沈從文、丁玲等都曾得益于會館之助。那么,誰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家會館呢?歷史把這個榮譽記在了安徽人身上。
蕪湖會館:中國“會館之父”
明永樂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421年,明成祖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不久,一家名叫“京都蕪湖會館”的公所就在皇城根下的前門外長巷上三條胡同內(nèi)掛牌面世,算起來,已有580余年的歷史。這是當今歷史學者們公認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國會館。會館有東西兩院,各矗立著一株高大的香椿樹。正廳有3間,各式廂房小屋16間,沿街鋪面房屋7間,灰棚房6間,面積約100平方丈,規(guī)模在當時十分了得。
那么,是誰創(chuàng)建了這被稱為中國第一家的會館呢?此人是一位名叫俞謨的蕪湖人。
俞謨,字克端,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以選貢的身份任南京戶部主事,相當于現(xiàn)在財政部的局級干部,遷都北京后轉任工部主事,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航政等。他的父親俞季忠也因此被永樂皇帝朱棣封為承德郎,安排在北京工部營繕司內(nèi)擔任主事。這時在京城內(nèi)做官的蕪湖人不少,其中有俞本、謝孚、葛義、高志、晉儉、張堅、郭智等。
明遷都北京,政治經(jīng)濟中心北移。蕪湖商人紛至沓來,尋求俞季忠、俞謨父子等人幫助;蕪湖舉子入京會試照例要拜訪京都的蕪湖籍官員,冀望他們能在食宿上提供方便;在京的一批蕪湖籍官員遠離家鄉(xiāng)千里之遠,也迫切需要通過聚會來祭祖敬賢或排解思鄉(xiāng)之憂。這就促使了經(jīng)濟實力較為強大的俞謨萌生出創(chuàng)建公所的念頭。于是,他自掏腰包,在前門外“置旅舍數(shù)椽,并基地一塊”,把“京都蕪湖會館”推到了歷史的平臺上。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一個中國之最就這樣在不經(jīng)意的情況下誕生了。據(jù)研究會館史的胡光明教授等人說,“京都蕪湖會館”掛牌之后,“各州縣在京官商,紛紛效仿,慷慨樂輸,京中會館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形成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觀”。
誰知好事多磨,事隔20余年之后,“京都蕪湖會館”差點在歷史上灰飛煙滅,這其中的原因何在?
會館獲產(chǎn)權
原來,明英宗正統(tǒng)末年(公元1449年),一個姓路的北京人手持房產(chǎn)地契將館舍基地占為己有,聲稱這塊房地產(chǎn)是他家的。而此時俞謨已歸鄉(xiāng)老死,死無對證。得到消息后,俞謨的兒子俞日升立刻從蕪湖趕往北京,與路姓人打起了官司。這場房地產(chǎn)官司能打得贏嗎?據(jù)《蕪湖縣志》卷四十八載,官司打贏了。
俞謨是一個有經(jīng)濟頭腦的人。當年購買這塊房地產(chǎn)時,就與這位路姓人的父親簽了一份契約。辭官歸里時,他雖將這塊房地產(chǎn)無償?shù)?ldquo;付同邑京官晉儉等,為蕪湖會館”,但卻未忘記把當年的購買契約帶回家鄉(xiāng)蕪湖。正是憑著這張保存完好的合同書,俞日升在與路姓后人“構訟爭地”的過程中占了上風。有關方面最后宣布:“日升持契入質斷歸蕪湖會館”,產(chǎn)權終于回到故鄉(xiāng)蕪湖人的手上。俞日升清理一番之后,又委托蕪湖人予以管理。至此,蕪湖會館傲然兀立在京都前門之外。
到了清朝,蕪湖會館曾在康熙十八年(1679)和雍正八年(1730)的地震中受到損壞,蕪湖的看館人韋長班和鄧亮臣曾集資予以修葺。咸豐年間,一班京痞子又將蕪湖會館侵占,而且一占就是40年。光緒十八年即公元1892年,蕪湖一個名叫經(jīng)康杰的人挺身而出,稟請官府“徹底根究”,終于在幾個月后將這批京痞子趕出會館,光緒二十一年(1895)修繕完畢后,特作《重建蕪湖會館記》以示紀念,并“勒石以垂永久”。公元1913年,蕪湖人鮑世期等曾受蕪湖人委托“住京監(jiān)修”。公元1917年,時任國立北京高等工業(yè)學校校長的洪镕等“倡捐就后院增建正廳五間,拆去灰棚一間,隔以垣墻,以別內(nèi)外”,使“京都蕪湖會館”恢復昔日的金碧輝煌,時人慨嘆:蕪湖“同鄉(xiāng)來京者差堪息足矣”。
蕪湖市 會館知多少
作為明清時期一種獨特的機構,會館除了在京城存在外,在一些城市也有各種會館。如果說,蕪湖人俞謨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家會館,那么,蕪湖這座古城可算是安徽省內(nèi)會館最多的城市了。它的第一家會館又創(chuàng)建于何時?最大的會館又是哪家呢?
據(jù)《蕪湖縣志》卷十三載:蕪湖第一家會館是山東會館,創(chuàng)建于明代,地址在“下一五鋪杭家山腳下”,也就是位于今蕪湖范羅山和弋磯山之間的吉和街邊。因山東人“崇拜唐護國公秦叔寶”,故又名護國庵。太平天國時期,庵堂廟宇一律燒毀,護國庵灰飛煙滅。清同治五年(1866),旅蕪的山東人尋出舊址,“建瓦屋三楹,以繼前人締造之志,光緒之季,改稱曰山東會館,崇奉孔子”。既然崇奉孔子,山東人索性在會館內(nèi)辦起了一所國民小學,時至今日,這里仍有一所小學。
會館百科
蕪湖最大的會館則是新安文會館。它創(chuàng)建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此之前,有一個在蕪湖經(jīng)商的名叫閔遵古的人十分佩服反清義士休寧人金聲和歙縣江村人江天一,曾冒險到南京為他們收尸棺殮。閔遵古等在棺殮金聲和江天一后即回到蕪湖,與同鄉(xiāng)孫繼禹、洪一維、汪洪仁等集資在索面巷興建房屋,創(chuàng)建“新安文會館”,祭祀文昌星、朱熹和金聲、江天一等新安先賢。會館門頭鐫刻“天都文獻”四個大字,足可看出徽商的“儒勁”、“儒味”和“儒義”。
嘉慶年間(1796—1821),徽州人“嫌其狹小不足以壯觀瞻”,于是由蕪湖的徽商捐巨款在今長街狀元坊一帶建起了頗為壯觀的新徽州會館,又在今二街一帶購地10畝,興起了“新安大好園”,囊括了今日整個中二街的北邊。新安大好園被太平軍焚毀后,所遺園基館址先后由徽商們規(guī)復成“新安同善堂”和“徽州旅蕪公學”。阿英和李克農(nóng)曾在徽州旅蕪公學同班4年。接著徽州人又在青弋江畔筑起了徽州碼頭,由此可見徽商們的實力、魄力和魅力。
蕪湖市內(nèi)最有來頭的會館則是湖南會館。湖南會館原建在弋江南岸觀音橋后的禹王宮內(nèi),“因兵燹毀,所有屋宇倒塌不堪”。清同治五年(1866),時任太子太保、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和兵部右侍郎、水師提督彭玉麟“暨同鄉(xiāng)官紳商學、水陸員弁捐資,另購西門外升平橋鋪基地重建會館。”當時湖南會館面積頗大,其大門面臨大街“右抵狀元坊巷,左抵自墻,前抵河沿”,并在青弋江邊自修了一座石砌碼頭。1917年,湖南會館董事,曾任清總兵的湖南武陵(今常德市)人李振標等在河南江口鋪即今中山橋橋南口創(chuàng)建了“湖南公所”后,長街的湖南會館漸漸地式微下來。1919年,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購買了這塊房地產(chǎn),建立了基督教青年會,閱報社和民德小學、勵志女學、基督教分會堂各一所。今日的“蕪湖市勞動保障局技工學校”即昔日湖南會館的舊址。傳說當年湖南會館在蕪湖市開館時,曾國藩和彭玉麟曾從南京和安慶分別趕來參加開館典禮。
而蕪湖市內(nèi)最負盛名的會館則是廣肇公所。廣肇公所又叫廣東會館、廣東同義堂米業(yè)公所,創(chuàng)建于光緒十五年(1889),是米市從鎮(zhèn)江七浩口遷到蕪湖后的產(chǎn)物,位于江口驛前鋪的來龍里內(nèi)。1912年10月30日下午2時,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前來蕪湖視察時,就曾在此作過報告,參加了會館舉辦的宴會,會晤了所有在蕪湖的廣肇和潮州米幫的頭面人物,以粵語互訴鄉(xiāng)情,其情切切,其樂融融。
此外,蕪湖在清代還建有湖北會館、潮州會館、廬和會館、涇縣會館、太平會館、旌德會館、宿太會館、山陜會館、安慶會館、江蘇會館、寧波會館、浙江會館、江西會館、福建會館、瀟江會館……如今,它們有的蕩然無存,有的殘垣斷壁,讓人不免生出一腔濃濃的幽思,一絲淡淡的哀怨。